吸引人才落户,本质上是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了?

搜狐焦点承德站 2020-03-24 11:07:41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犹记得2019年各地纷纷出台“抢人”政策,鼓励人才落户,针对“限购松绑”各地频发:比如三亚放松“限购”政策,大专学历+工作证明无需落户即可购房;南京发布新政,大专学历的外地人可以直接开购房证明;天津人才政策在某几个科技园区落地,外地职工可购买1套房产,无需提供社保及个人所所得税证明……诸如此类的而正

犹记得2019年各地纷纷出台“抢人”政策,鼓励人才落户,针对“限购松绑”各地频发:比如三亚放松“限购”政策,大专学历+工作证明无需落户即可购房;南京发布新政,大专学历的外地人可以直接开购房证明;天津人才政策在某几个科技园区落地,外地职工可购买1套房产,无需提供社保及个人所所得税证明……诸如此类的而正在纷纷在百城上演,“抢人落户”过程中,降低购房门槛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。伴随各种“人才新政”的落地,房产“松绑”也在同时也在有限制的进行着,虽然这些针对人才落户的新政,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房产限购松绑,但也实时上增加了房产商的销售业绩,面对不断刷屏的“抢人才”新政及与之伴随的购房限制有条件的解除,不禁有一种这样的感觉:房地产市场真的是见底了吗?

有机构统计了2019年全年全国房地产调控频率,达到了惊人的620次,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,也深刻的体现了“因城施策”落实的主线:一方面要落实全面的“房住不炒”的全国性政策,另一方面执行针对各地不同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情况实施“松紧结合”、“因城施策”,在保持房地产的平稳发展的同时,也要遏制房价过快的上涨。

众所周知,房地产作为在中国投资最为过度的产业,房价不合理的上涨不仅使年轻人在购房后背上沉重的负担,同时也使实体行业的经营成本逐年上涨。究其本质,是与21世纪前10年的房产带动投资政策循环有关。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,就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而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,在依靠实体经济的税收造血之外,也需要卖地来支撑基建的投入,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趋势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,政府大部分财政收入来源于实体经济的税收,而随着2010年中国对外出口的增量下降,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大:花了大价钱修路、增建基础设施,其成本由新基础设施周边的土地拍卖来支撑,而随着城市的基建越来越多,如果超过了地方经济实际发展速度,就会造成居民收入追不上房价,房地产被这种扩建的循环过度投资的情况。所以就需要一个刹车来遏制这种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,去年是“因城施策、房住不炒”政策落地的关键的一年,也是各地为了减缓房地产过度投资造成房价过快增长的一年。各地多个城市在落实“稳房价、稳地价、稳预期”的目标,在出台购房补贴、调整税费政策的同时,也出台了针对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,不仅为未来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,降低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,也遏制了房价的增长。

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,既改善了广大居民的住房条件,也增加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行业人才的就业。相信随着各地人才的落户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,实体经济这个经济发展的引擎也会越来越强,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,因城施策的政策内容也会越来越细化,建立新的房地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正循环。而吸引人才落户只是这个新循环的因素之一,所以无需过度解读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